Ka Lun Chan
小朋友初學小提琴,家長的四個迷思
已更新:2021年4月5日

望子成龍是不少家長都會有的心態,常聽說音樂世家出身的小朋友學樂器都比一般人快。 原因除了基因及天份等因素外,如何去培育小朋友和家長在小朋友學琴時所扮演的角色都有莫大影響。 不過相信絕大部份的家長對於音樂或小提琴都不認識, 今天總結Jacky和Wesley兩位老師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為大家提供在音樂路上扶助小朋友的心得。 (成年人的學生們也不妨參考一下,看看對你學習小提琴的旅途會否有幫助呢。)
在小朋友初學小提琴時,家長該留下觀課嗎?
在小朋友初學的階段,建議家長於上課時留下觀課。 除了讓小朋友更有安全感及更容易投入課堂外, 家長的理解能力與記憶力都比小朋友高,能夠幫助小朋友記錄練習重點。 回家時能夠輔助小朋友的學習。 當小朋友學習了一段時間到穩定的程度,家長再漸漸讓孩子慣獨立學習也不遲。

小朋友很懶,回家後不願練習,家長該如何讓小朋友練習小提琴?
小朋友有天生的惰性是非常人之常情的,超過90%的家長都會有同樣的煩惱。 即使是成年人學小提琴都會常遇到「雖然我很喜歡學小提琴,但回家真的沒動力練習」此問題。
拉小提琴就好像做運動一樣,如果一星期只練習一兩天,即使你每次練習三小時成效也不會大。相反,每日把姿勢,音準,運弓都練習一會兒。初級時即使只有15-30分鍾的程度也好,肌肉會更容易去記憶正確的動作。
所以家長應為小朋友準備一個良好的練習環境,並讓學生先練習再有其他娛樂。 養成每天固定練習的習慣,要讓小朋友知道每天練習是生活必須的一環。 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更建議家長陪同練習。
另外,除了考試外。亦可讓小朋友參加不同類型的表演或讓小朋友於親友前表演。 於籌備和演奏中取得的適當壓力、成功感和讚賞也是讓小朋友更主動練習的動力之一。 這也是Jacky和Wesley兩位老師都會定期舉辦學生演奏會讓學生吸取經驗的原因。
